PNAS两连发|AI设计蛋白‘锁住’GPCR构象!让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变得更容易!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类最重要的药物靶点之一,约34%的FDA批准药物通过调控GPCR功能发挥疗效。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类最重要的药物靶点之一,约34%的FDA批准药物通过调控GPCR功能发挥疗效。
然而,GPCR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困于分子量小、构象不稳定等难题,面临巨大挑战。传统方法如T4溶菌酶融合、纳米抗体稳定化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往往依赖大量实验筛选,效率低下。
过去二十年间,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结构生物学领域,使得许多难以结晶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解析成为可能,然而,对于分子量小于50 kDa的小蛋白质,其结构解析仍然面临挑战。理论计算表明,冷冻电镜尺寸极限大约在38 kDa左右。
扫描电镜通过背散射电子(BSD)与二次电子(SED)两种成像模式,为样品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维度。飞纳台式扫描电镜配备高灵敏度探测系统,可在二次电子模式下获得更强立体感的表面形貌,在背散射模式下实现元素分布与成分对比分析,为材料、电子、生物等领域的科研观察提供高效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及合作者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首次在原位状态下解析了光刻胶分子在液相环境中的微观三维结构、界面分布与缠结行为,指导开发出可显著减少光刻缺陷的产业化方案。相关论文近日刊发于《自然・通讯》。
结晶过程不仅是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更与材料合成、能源转化与存储、量子信息与传感、生命起源与演化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微观过程实验探测手段的限制,目前对结晶动力学路径的实时解析还十分困难,对其微观机制的理解仍不够深
近日,继火山引擎与水木未来达成合作后,火山引擎主办了一场主题为“冷冻电镜+AI平台驱动AI For Science新未来”的直播。直播邀请到来自水木未来的科学家,详细介绍了一站式智能计算平台SMART深度融合AI与冷冻电镜技术的原理及成果,并借助火山引擎的弹性
在注射美容治疗上,消费者开始告别“假、肿胀、高频补打”,而偏向“自然原生、长效维持、微调抗衰”。伴随消费者需求变化,注射材料也从初级形态发展向高级形态,从填充阶段发展向再生阶段。
在医美填充领域,“自然原生”“长效维持” 已不再是营销口号,而是真切成为消费者选择治疗时的核心考量。随着审美理念趋于理性、信息获取愈发便捷,如今的求美者越来越注重“微调式抗衰”“妈生感”美学,拒绝虚假肿胀和频繁补打。在这一趋势推动下,注射材料也从早起单纯物理填
1958 年我在西德 Tubingen 大学完成电子显微镜方面的博士论文后回国。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何寿安先生带我到一台很老的电镜旁,我一看牌子是 Metropolitan-Vickers 公司制造的,这是一个已不再存在的英国公司(并入 AEI了)。他告诉我
1897年,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J.J. Thomson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这些射线实际上是由异常轻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后来被命名为"电子"。这一发现的确认工作延续到1899年,当时科学家们证实了这些粒子确实异常轻,而非极高电荷。这一发现不仅革命了人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筹建冷冻电镜科研平台,结构与药物科研团队围绕疾病与健康相关的靶标蛋白复合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开展结构基础上的调控性药物及疫苗研发。为推动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研究人员若干名。欢迎广大有志于本领域科研工作的优秀学者前来
球差是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显微镜的电磁透镜)中一种常见的像差,其核心特征是离轴较远的光线(或电子束)与近轴光线聚焦位置不同,导致无法汇聚成一个理想的点,而是形成弥散斑,最终使成像模糊,限制系统的分辨率。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呈球形,直径约 200 μm,由血管球(也称为肾小球)和包裹其外的肾小囊组成。肾小体有两个极,微动脉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对侧一端和近曲小管相连,称尿极。
电镜 生物 肾小体 生物电镜 pharosstem生物 2025-09-09 11:50 6